泰國素萬那普機場、埃及新首都CBD標志塔、蘇伊士運河雙翼平旋鐵路大橋……這些都是邱明輝團隊的焊接代表作。扎根在焊接一線2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焊接培訓中心主任邱明輝有業內領先的技能、技術,也有改革創新的決心、匠心。從跟焊接機器人PK到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日前,青青改革者邱明輝講述了如何帶領團隊焊接“智”造的改革故事,助力建筑行業“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好的焊工都是焊絲堆出來的。從最早入行到逐漸熟練,邱明輝很清楚,僅憑“刻苦”“蠻干”并不能真正提高焊接技術,理論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工作中,他逐漸將理論知識與生產施工實際相結合,探究調整焊接技術、焊接工藝和焊接措施。苦心不負,他先后獲得歐標、美標、澳標焊工資質,還自學了三維建模、CAD制圖等相關技能,成為首席焊接操作師。

智能化浪潮給邱明輝和他的團隊帶來新的調整。2013年,邱明輝所在工廠引進了一臺焊接機器人,安裝技術員開玩笑說:“機器人來了,你們就要下崗了。”不服氣的邱明輝跟機器人PK,結果是:機器人效率更高,他的焊縫質量更好。“人機大戰”讓邱明輝意識到,改革勢在必行,焊接自動化將成為鋼結構從制造到智造的核心。
后來,邱明輝勞模創新工作室掛牌成立。“我們研發的首臺‘便攜式Mini型弧焊機器人’在蘇州國際金融中心完成43層外框柱對接處的施焊,焊縫合格率達到100%,開創國內機器人超高層焊接先河。”邱明輝介紹。十年來,越來越多的95后、00后新焊工加入邱明輝團隊,年輕人用機器編程代替手工作業,從“人機大戰”到“人機融合”。

2025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讓邱明輝堅定了信心。他深知,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制造,科技創新是“首選項”和“必答題”。如今,邱明輝所在團隊,“機器人編程”與“手工焊接”雙棲人才正成為焊接領域的中堅力量,越來越多產業工人正通過深化改革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如今,邱明輝所在的江蘇泰州正全力做好“產、水、文、人”四篇文章。其中“產”,即致力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8+13+X”產業鏈群體系,著力打造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讓泰州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從“門外漢”到“頂級焊匠”,邱明輝坦言:“一線產業工人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由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出品、現代快報+制作、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支持的“改革者 正青春”(“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第五季)網絡主題宣傳30集系列短視頻通過全國22座城市30位青青改革者的沉浸式、場景化講述,展現了各地、各行業深化改革、創新創造的生動實踐,激發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年網民以奮斗之姿、創新之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