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賀珍珍 徐歡
初冬時節,漢陰縣澗池鎮樅嶺村的紅薯種植基地里一派繁忙的采收景象。小小紅薯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不僅成就了一道道美味佳肴,更走出了一條帶動一方百姓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的致富路。
走進樅嶺村紅薯種植基地,農戶們正忙著采收紅薯,他們動作嫻熟,挖薯、去泥、分揀一氣呵成,新出土的紅薯鋪滿田地,為當地群眾帶來了致富增收的新希望。
“我們廖家粉坊今年種了大概200畝紅薯,每天有三四十個工人在搶收,預計10天左右能收完,可共收100多萬斤。”漢陰縣澗池鎮廖家粉坊負責人廖良仕說。
據介紹,該基地出產的紅薯并非普通食用薯,而是專門用于制作優質粉條的加工型品種。通過“自己種植+訂單種植”兩種方式,保證了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品質可控。同時,與周邊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合同,為他們提供種苗,收獲時統一收購,既擴大了產業規模,也消除了農戶“種了賣不掉”的后顧之憂,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
“我住在樅嶺村,培育紅薯、挖紅薯、包裝等工作都是我們在做,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一年有3萬多塊錢。”務工工人湯仁琴說。
與此同時,以紅薯為核心的產業鏈,成功串聯起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采收后的紅薯被直接運往當地粉條加工廠,經過清洗、粉碎、過濾、沉淀等工藝,最終化作晶瑩剔透、爽滑筋道的優質紅薯粉條。
廖良仕介紹:“我們與周圍一些合作社、種植大戶合作,簽訂種植回收合同,目前共有800畝,今年預計能收購800萬斤紅薯,收購的紅薯我們再加工成紅薯淀粉,可以做70萬斤左右紅薯粉條。”
近年來,該鎮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兩大目標,按照“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思路,延鏈條、創品牌、拓市場,因地制宜培育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力促資源優勢轉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該鎮將繼續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推動農產品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托起百姓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