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嚴杏棋 胡佳恒
近年來,嵐皋縣搶抓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新機遇,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著力完善城鄉功能、改善城鄉面貌、提升城鄉品質。
走進城關鎮水田村,一排排農房已完成“華麗換裝”——灰白色的墻體搭配深灰色屋頂,盡顯典雅韻味;街道干凈整潔,綠化錯落有致,清新和諧的宜居氛圍撲面而來。
村民李文貴家的外立面墻改造已初見成效。“房子外觀改造主要是政府出資,之前家里搭的彩鋼棚,政府考慮有安全隱患建議整改。” 他說,為配合村里統一規劃,自己主動花錢把門窗全換了新,這樣既契合整體風格,住著也舒心。
作為嵐皋縣“G211佐龍鎮杜壩村至城關鎮茅坪村區域示范帶”的重要一環,水田村于今年4月啟動國道沿線風貌改造。改造中,尊重農房原有結構與村民需求,結合全域風貌規劃,為每戶定制個性化方案,確保實用與美觀兼具。截至目前,全村已完成200余戶改造,15戶正在施工中,預計近期全面完工。
“本次改造聚焦兩大核心:一是改建農房屋頂違規搭建,在消除隱患的同時統一建‘四坡五脊’屋頂;二是整治外立面,通過統一視覺風格提升全域風貌。”嵐皋縣住建局建管股副股長張微表示,改造不僅讓農村人居環境“換新顏”,更給鄉村振興添活力。
據了解,該工程以國道為紐帶串聯沿線村鎮,通過風貌提升帶動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目前,全縣已完成2個鎮6個村的改造,兌現村民補助資金78萬元,讓國道沿線成為展示嵐皋城鄉新貌的靚麗風景線。
漫步在南宮山鎮花里村步道,昔日泥濘的泥巴路已不復存在。平整的瀝青路面在村巷蜿蜒,道路兩側的村居與周邊綠植相映成趣,“路暢景美、宜居宜業”的鄉村新圖景徐徐展開。
“以前這里是泥巴路,還沒有欄桿,靠近路邊不敢走,太危險了。” 村民龍昌兵介紹,因修建時間久,日曬雨淋,步道曾出現路面沉陷問題,既影響通行又存在安全隱患。
今年以來,嵐皋縣住建局聯合南宮山鎮對該道路開展全面維修。工程總投資90萬元,改造道路總長1000米,鋪設人行道方磚1800平方米,新建路側綠化帶350米,還配套建設了“四美民風”廣場,直接惠及沿線30余戶村民。
“集中改造后,村民居住環境大幅改善,不僅居住品質提上去了,還幫助大家養成了愛衛生、講衛生的好習慣。”南宮山鎮項目辦干部陳垚說。
近年來,嵐皋縣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始終致力于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構建城鄉一體化共建共享的融合發展格局。緊扣“旅游之城”“幸福之城”定位,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全縣18個年度重點項目中15個已開工,城關鎮文體中心等一批民生項目相繼完工。成功申報宜居型農房400戶,實施危房改造45戶,爭取上級資金631.47萬元。啟動G211國道、G69高速沿線及兩個“流域示范帶”的公共設施節點建設,6個村成功入選全省首批“千萬工程”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