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呂鳳倩
“以前總覺得把本職工作做好就行,現在有了‘產業發展崗’的明確分工,帶著鄉親們種中藥材,心里更有方向、干事更有勁頭了!”嵐皋縣滔河鎮車坪村黨員平國軍的這番話,道出了當地黨員在精準分類管理模式下的真切轉變。
近年來,嵐皋縣滔河鎮立足鎮域實際情況,以“分類精準、施策精準、評價精準”為核心抓手,推動每名黨員在適配崗位上發揮專長、貢獻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組織活力。
精準分類明身份,解決作用難發揮問題。針對黨員年齡結構、從業狀況、能力特長差異顯著的實際,深入村組走訪調研,建立“一人一檔”信息臺賬,將全鎮黨員細分為“在職、無職、流動、困難、后進”五大類,實現“一人一策”精準畫像。在職黨員聚焦村務管理、產業發展等核心任務,明確5類履職清單,壓實崗位責任;無職黨員通過“自主選崗+組織定崗”,認領政策宣傳、矛盾調解、技術幫扶等崗位,讓“無職”變“有責”;流動黨員依托線上黨支部開展學習、匯報思想,實現“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困難黨員被納入“1+N”幫扶體系,由支部委員、致富能手結對幫扶,解決實際難題;后進黨員實行“結對幫帶+設崗定責”轉化提升,明確整改方向,確保“人人有定位、個個有方向”。
因類施策賦職責,搭建擔當作為平臺。圍繞金淌、茨竹、漳河三聯示范片區建設及特色產業發展等中心工作,滔河鎮為不同類型黨員量身定制作用發揮的載體,讓黨員履職有平臺、干事有舞臺。在職黨員主動牽頭推進中藥材、烤煙、畜牧養殖等支柱產業發展,積極打造“支部+集體經濟+農戶”的產業集群模式,帶動群眾穩定增收致富;無職黨員自發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活躍在環境整治、政策宣講、矛盾糾紛調處一線,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志愿服務500余次,成功化解各類糾紛100余起;流動黨員主動化身“招商聯絡員”與“反哺助力員”,既積極對接外部企業資源助力家鄉產業發展,又通過資金資助、技術分享等方式反哺家鄉建設,形成“雙向賦能”的良好局面。
“三諾”閉環強實效,激活鄉村動力源。堅持“承諾—踐諾—評諾”閉環管理機制,推動黨員履職從“被動參與”向“主動作為”轉變。年初,黨員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重點任務,結合自身崗位與能力特長,制定1項至2項針對性強、可量化的具體承諾,經黨員大會審議、村內公示后,以“責任狀”形式明確目標與時限,確保承諾事項“件件有著落”。踐諾過程中,黨員主動認領集體經濟項目中的技術指導、市場對接、田間管理等關鍵環節任務:在職黨員牽頭中藥材種植、烤煙加工、魔芋等產業項目攻堅,無職黨員組建“技術幫扶隊”為農戶提供免費指導,流動黨員發揮資源優勢為集體經濟產品拓寬銷路。每季度通過“黨員自述+群眾評議+支部點評”的方式開展“評諾”,對踐諾成效顯著的黨員公開表揚、優先推薦評優,對進度滯后的及時幫帶督促,形成“比著干、搶著干”的濃厚氛圍。
如今,“三諾”機制已成為推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的“催化劑”。在黨員的示范帶動下,滔河鎮特色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集體經濟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已有6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萬元,實現了黨員履職有抓手、群眾致富得實惠、集體經濟強基礎的良性互動。